浮玉录_089 椿萱并茂遂良缘 凤鸾于飞各悲欢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089 椿萱并茂遂良缘 凤鸾于飞各悲欢 (第1/4页)

    

089 椿萱并茂遂良缘 凤鸾于飞各悲欢



    北平的秋,天高云淡,菊花开得正盛,空气里弥漫着清冷的芬芳。

    自太液池那一吻后,李珮与林婉清之间便像隔了一层暖昧又甜蜜的纱,见面时眼神交汇总带着些闪躲与笑意,心底却如同揣了一团火,烧得人坐立难安。两人都明白,那层窗户纸既已捅破,接下来便该是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的正经程序了。

    这日午后,南苑机场的喧嚣暂歇。李珮独自坐在营房书桌前,台灯的光晕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。他面前铺着航空信笺,指尖的钢笔久久未落。平日里cao纵战机果决利落的手,此刻竟有些难以察觉的迟疑。他深吸一口气,终于落笔,墨迹在纸上游走,字迹依旧刚劲,却比平日书写报告多了几分沉甸甸的郑重。

    “父母大人膝下,敬禀者:儿远在北国,投身军旅,一切安好,请勿挂念。今有要事禀告二老……”

    他详细地写着,将林婉清的家世、性情、两人相识相知的经过,以及自己恳切的心意,一一娓娓道来。写到情动处,他笔尖微顿,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林婉清那双亮晶晶、带着狡黠笑意的眼睛,还有那日船上她羞得通红的耳垂。他极力使语气客观冷静,但那份深藏的珍视与渴望,仍透过字里行间渗了出来。最后,他写道:“…儿与婉清,情投意合,真心可鉴。唯婚姻大事,非儿戏之举,不敢自专。故修书禀明,恳请父母大人允准。若蒙俯允,则不胜感激之至。附上婉清近照一张,盼二老喜之。儿珮,谨禀。”

    他将那日精心保存的林婉清在海棠树下的照片小心地夹入信中,封好信封,贴上航空邮票,仿佛寄出了一颗guntang的心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,等待变得格外漫长。每一次邮差到来,李珮的心都会提一下。训练时,他依旧专注凌厉,但闲暇独处,那份悬而未决的忐忑便会悄然浮现。直到半月后,那封期待已久的、带着南洋邮戳的厚厚回信终于抵达。

    李珮几乎是屏着呼吸,在宿舍窗边拆开了信。父亲李宗尧的字迹苍劲依旧,语气却透着他从未感受过的温和与欣慰:

    “吾儿:来信收悉,反复阅之,吾与汝母皆心怀大慰。汝已长大成人,志在报国,今又觅得良缘,父母远在南洋,亦感心安。林家小姐,家世清贵,淑女慧质,观其照片,明媚端庄,汝母甚爱之,连连称好。我儿眼光,为父信之。婚姻之事,既你二人情意相投,父母岂有不准之理?一切但凭你自主抉择。唯望你谨记,既作选择,便需珍之重之,担起男子汉之责任,勿负佳人。家中事务虽繁,然汝之婚期若定,父母必当设法北归,亲为主持。随信附上汇票,聊作聘礼筹备之资,勿失礼数,务使林家感受到我李家诚意。父宗尧字。”

    信的末尾,是母亲周慧敏添上的娟秀字迹:“珮儿,要待婉清好。盼早日相见。母字。”

    李珮将信纸贴在胸口,长长地、无声地舒了一口气,一种巨大的安心感和沉甸甸的责任感交织着涌上心头,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。

    翌日见到林婉清时,他眼中带着光,将好消息告诉了她。婉清得知李家父母如此开明认可,还特意夸赞了她,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羞涩,脸颊飞红,对那素未谋面的南洋公婆生出了许多好感与期待。

    *******

    相较于李珮的“远程报喜”,林婉清这边则需面对面的陈情。这日晚饭后,方家胡同的林家小院客厅里灯光明亮,留声机里放着舒缓的西洋乐曲。林父林翰文教授戴着眼镜,正在看一份学术期刊,母亲林母则在一旁打着毛线,气氛宁静温馨。

    林婉清捏着衣角,在客厅门口徘徊了好一会儿,才深吸一口气,蹭到母亲身边的沙发上坐下,声音比平时低软了许多:“mama…”

    “嗯?怎么了婉清?”林母放下毛线,温柔地看向女儿,察觉到她似乎有心事。

    林翰文也从期刊上抬起头,推了推眼镜,目光温和地投过来。

    婉清垂下眼帘,手指绞着衣角,声音细细的,将从如何与李珮相识,到他日前表明心迹、希望共结连理之事,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。她着重描述了李珮的人品:虽是华侨富商之子,却毫无纨绔之气,毅然回国参军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